RB1基因位于人类第13号染色体上,是一个拥有27个外显子的大型基因(190kb),它编码一个4.7kb的mRNA,并进一步合成一个含有928个氨基酸的蛋白——pRB,pRB是一种肿瘤抑制物,能够调节细胞周期,使细胞生长速度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。在特定情况下,pRB能够阻止其他蛋白刺激DNA自我复制,从而控制细胞分化,抑制肿瘤生长。点突变、启动子甲基化、缺失、重排等突变都可以引起pRB功能的改变,pRB功能的缺失是形成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主要诱因。
RB1双等位基因失活对于绝大多数视网膜母细胞瘤来说是必要条件,但并非充分条件——因为与其相似的良性视网膜瘤中也包含双份的RB1基因缺失,故肿瘤的恶变还需要进一步的遗传学或表观遗传学变化。
尽管在几乎所有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中,RB1的两个等位基因都发生了突变,但在一些单侧的肿瘤(约占所有患者的1.4%)中没有RB1的突变,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扩增的原癌基因MYCN。这类RB1+/MYCNA型的肿瘤经常在患儿年纪非常小时被诊断出,甚至早于双侧RB1基因突变(RB1-/-)的患儿,这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一种特殊的亚型。
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基因起源——已知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三种基因类型:
1. 遗传性RB患者身体的所有细胞中,肿瘤抑制RB基因(RB1)都有一个原发的失活突变(突变1[M1],RB1–/+)。如果其中一个易感性视网膜细胞出现第二次体突变(M2,RB1–/–),就会形成视网膜瘤。视网膜瘤需要进一步的基因或表观基因变化(M3 … Mn),才能转化成视网膜母细胞瘤。
2. 非遗传性RB1–/–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形成与遗传性的类似,只是M1和M2发生于同一个易感性视网膜细胞中,最终形成视网膜母细胞瘤。
3. RB1+/+MYCN扩增(RB1+/+MYCNA)型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类罕见、非遗传、由MYCN扩增驱动、RB1基因正常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亚类。
组织分析发现,视网膜瘤呈现出独特的光感细胞样花纹;RB1+/+MYCNA视网膜母细胞瘤呈现出菊型和玫瑰型。
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nrdp201521
Copyright@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CURERB.com 京ICP备11025849号-5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181号
Copyright@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CURERB.com
京ICP备11025849号-5
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437号